鮮菇碎碎念

姑姑很忙。

※你的行動或許沒有意義,但你還是非做不可。這不是改變世界,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不被世界改變的那個人――By 甘地。

※不要害怕被傷害,也不要仇恨曾經傷害你的人,因為,是他們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生活的真相;

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成長;是他們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堅強。不要去恨他們,要感謝他們,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。

※棒球是從家(本壘)出發,然後努力想辦法再回家(本壘)的運動。

所謂曾經,就是在錯的時間遇上不對的人。所謂遺憾,就是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。所謂幸福,就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。

※不更新是正常的,更新才是反常。

2010/12/21

未央沉浮.卷一 宛轉蛾眉12/30上市




瞬間傾城的<未央˙沉浮>繁體版卷一宛轉蛾封面出爐了


目前只有小金有小圖釋出。


嗯,不走台灣言小慣用的古典仕女圖。


欽佩木馬文化的勇氣,鼓掌。


不過,從一直強打這是「美人心計」原著小說,明顯看得出設定的讀者群也非正常的言小族群,難怪不用大頭娃。


純屬個人偏見,「美人心計」原著小說,八個字,版面佔好大喔。出版社有出版社宣傳的策略,但站在我的角度就是喧賓奪主了,掏錢的手有點兒卻步了。


簡、繁體版封面比一比,私以為還是簡體版大大勝出,很是符合我家豆豆的素潔高雅。


繁體版,不是不好,但第一眼不驚艷,再多瞧幾眼也不覺得耐看,有一種很想高歌:想要問問你是啥麼花?


贈品的部份,嗯,傻眼。


絕大多數的贈品不都跟故事有關聯嗎?請恕我眼拙,這「Neogence玻尿酸保濕舒緩凍膜( 75m l)」好似跟<未央˙沉浮>八竿子打不著一起啊。


莫非,豆豆離開掖庭後,就是用了這凍膜,恢復她在日復一日勞作裡磨損的青春容貌?


若是的話,我要買給唬姑娘用。那一日去唱歌,芭樂誤以為她跟我同年啊。




 


以下是之前寫過的讀後碎碎念,僅為個人意見,不具參考價值――





<未央˙沉浮>(原名<沉浮>),作者:瞬間傾城。


文案:


皇室凋落,幼帝繼位,與虎同行激發他們的雄心壯志,
爾虞我詐之間血洗了百年宮殿,手足相殘,命就懸在劍前,
當以江山相換時,誰又能無視十八年的隱忍?
入主宮闈,昔日至親骨肉反目,生死相逼,虎視眈眈,
幾度廢立,幾度輪回,命運再次改寫,呂後宿命再現。
母子相疑,摯愛撒手而去,風波歷盡,是誰不離不棄,又是誰錯身而過。
當心中最後一塊淨土淪喪時,誰又是誰今生的唯一?
四代朝堂,萬年江山,算盡一切不過是為人做嫁衣裳,
荊棘滿地,萬骨鋪就,百年萬代之後為何獨留伶仃一人……
春秋幾度,浮生若夢,漢家天下,誰主沉浮?
一個史書無名的女人,卻兩握虎符,歷經四代朝堂。
一個史書上生辰不詳的女人,閱歷了中國歷史第一個治世——文景之治。
她的一生該是怎樣的驚心動魄、跌宕起伏?


陸陸續續看了幾集的「美人心計」,勾起了點興趣。


特地找來原著<未央˙沉浮>(腦子近來極不靈光的我老是記成浮沉……)拜讀。


之於漢初的歷史差不多全歸還老師了,只記得劉邦的元配呂雉在老公一命嗚呼後,把情敵絕代風 華的戚 夫人活生生弄成差點把皇帝嚇昏過去的可怕人彘;所以說「惹熊惹虎摁通惹到恰查某」是有絕對的道理!


然後拜<炎女>所賜,對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印象也深深刻刻。不相信他英年早逝,始終堅持是恢復蚩尤本色,與炎兒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去了。


至於<未央˙沉浮>的主角,被尊為竇太后的竇氏,徹底不熟到了極點(可見之前說對歷史略有興趣,全是胡扯,逕往臉上貼金)。


看了書始知她是漢文帝的皇后,歷史上真有其人,但在史書上無名、生辰亦不詳。


民間有傳說,她名是清漪或漪房。


其實不愛看把真實人物捉出來成為主角的故事,總覺得會受限於歷史的框架,少了作者天馬行空的創意。


然而看完<未央˙沉浮>後,有點兒改觀了。


歷史雖早早就擱在那兒了,但作者瞬間傾城的生花妙筆、精妙文字一路揪著我的心,濃厚的沉重感幾度讓我彷彿要窒息,得大口大口地深呼吸。


關於宮廷的故事,即使用了言情的手法包裝,故事裡依舊免不了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爾虞我詐、勾心鬥角、明槍暗箭的攻防戰,看得是很過癮沒錯,但心情也忍不住被當中的陰暗渲染,有著說不出的憂鬱。


慾望、權力、忌妒吞噬扭曲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,為了成就一己之私可以冷血殘酷地踩著旁人的屍體一步步往上爬;為了鞏固自身的位子,只能一再一再揮刀相向,任憑雙手沾滿血腥。


故事的開始在戾氣深重的掖庭,專關叛國謀反、欺君罔上大臣的家眷,一入即為賤奴,永世不得翻身。


蕭清漪就在這破敗不堪的地方待了五年,從十三歲到十八歲,最花樣的青春年華全在日復一日的勞作裡磨損了。


一日,呂太后宣旨特赦,命蕭清漪入未央宮伺候新后。


渴望多年的自由冷不防地來到,不想老死在掖庭的蕭清漪即使惶恐這自由來得太過容易,還是緊緊地捉住了這自由的機會。


未料,等著她的竟是漢宮裡一波波複雜糾葛的鬥爭陰謀,一步行差踏錯,走上的或許就是死亡之路。


當善良成為阻礙,隨時可能令她喪命,蕭清漪只能捨棄。


為了不成為眾矢之的,她主動獻身於皇帝劉盈,好保平安生存。


還向呂太后獻計,謀害王美人、策劃了九歲皇后張嫣假產子的局。


只是當皇子出世後,蕭清漪迎來的卻是過河拆橋的賜死。


一杯鴆酒飲下,蕭清漪的生命終止在十八歲的那一年。


然後,故事的主角就改由竇漪房領銜演出;竇漪房即是重生後的蕭清漪。


呂太后從一開始就相中蕭清漪,奉迎新后、血洗未央、殺人奪子只是一次次的試煉,測試她是否足以成為細作。


賜死則是為了抹去蕭清漪的存在,好重新塑造一個全新身份的竇漪房。


蕭清漪在漢宮的部份,其實看得蠻痛苦。氣氛太沉太重,陰暗是鋪天蓋地的,陽光彷彿透不進。


如果不是在「美人心計」有目睹了豆苗戀的甜蜜蜜,這見不到光亮的黑暗苦澀著實會壓得我想掩卷奔向鯰魚湯的懷抱。


竇漪房到了代國的日子亦不好過。


心裡惦記著人在漢宮的妹妹錦墨,身旁圍繞豺狼虎豹虎視眈眈等著逮住她的小辮子,好拆穿她細作的身分。


但少了宛如巨大陰影壟罩的呂后,陽光透了進來。


最是加分的是劉恆對豆豆一生都不相問的信任之愛,讓我一路加速在故事裡狂奔,完全無視腳底下是荊棘、是刺石。


劉恆初登場時,不過十三,「姐弟戀」三個字頓時在腦海裡不斷地放大再放大。雖然我是個老姐姐,但稚嫩的小弟弟完全不垂涎啊。


但作者一句「卻驚覺他比我還要高出半頭,完全與年紀不符」瞬間定了我的心,猜想這不符年紀的除了身長,應該還有實際的心智吧。


然後,就見豆豆撲進了劉恆的懷裡,對上了清冷平靜的眸。


長年活在死亡陰影下,十三歲的劉恆早被磨礪得一身城府,心機深重。身是少年,心早在危機裡成熟。


歷史歸歷史,在故事裡,劉恆是我最喜愛的角色。


他純然是以一個男子的身分在愛著豆豆。


他說:本王發誓今生再不相問,本王信你,萬事都信。


他說:我以江山換她。


他說:我答應過皇后,一生都相信她,所以我生死不問。


他說:栓了你一世就夠了,太多了,委屈了你。我不貪心,就一輩子,不多要。


相較於豆豆,劉恆的愛其實簡單,不過是豆豆的全心全意。


但宮裡從來複雜,權勢與謀略盤根錯節著,愛怎可能不摻雜質,澄澈透明呢?


何況,豆豆已經在死裡走過一遭,即使面對願意以江山換她的劉恆,贏得了他全然的信任與愛,豆豆至始至終還是未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盤托出,因為懷疑已深入她骨髓了。


即使坐上了人上人的位子,手握虎符,掌控足以傾覆天下的權與勢,豆豆依舊有著說不出的寂寞與沉重,畢竟後宮深幽,皇家裡血緣親情只是表面,倒是有數不盡的猜疑與背叛接踵而來。


然而,最痛的是眼見親近的人如雪鳶、劉恆、長君、武兒、徹兒一個個撒手離她而去,長壽之於豆豆反而成了一種沉痛。


於是,我釋懷了,關於<帝王業>裡阿嫵的早逝。或許是作者的慈悲,阿嫵就此遠離了爾虞我詐的鬥爭世界,帶著蕭綦滿滿的愛遠揚。


看透了人間的冷暖,也看透了皇權路上的沉浮,起起落落後,再坦然面對,由生到死,一步一步,遠離眾人面前的舞台,死後也只是帝王碑後一個無名的姓氏,一個史書上記載的賢良皇后。


究竟什麼是永生不忘,又究竟什麼是過眼雲煙,一個個離我們而去的人啊,誰會在九泉之下遇見,誰又等不及我們轉深而去,誰將生前誓言記清,誰又將死後的約定毀盡……


所幸全忘記罷,用乾乾淨淨的來世重活,再經歷一番沉浮,再經歷一番生死。


作者安排豆豆在最後的最後變回了平靜淡然的蕭清漪,


誰是誰其實都無妨了,一生的沉浮終於可以落下句點,這或許是豆豆最想要的吧。


<未央˙沉浮>掩卷後,久久不能自己。


豆豆說:也許世間的事原本就如此,你奢望的,一生難得,你不捨的,頃刻失去,你無望的,瞬息回轉,你放棄的,相伴難離。


所以,更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,開心時盡情地哭,哭泣時放聲地哭,當心愛的人在身旁時更要用力地抱緊緊,把握當下的幸福,才是最聰明的。



 

3 則留言:

  1. 不好意思.插一下話
    我想贈品送"Neogence玻尿酸保濕舒緩凍膜"
    應該是因為電視劇美人心計的女主角林心如是Neogence的代言人.呵~
     
    [版主回覆12/23/2010 21:26:41]了解,恍然大悟。
    但還是覺得贈品跟故事內容很無關..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花采倩(or封命)2010年12月23日 清晨6:52

    木馬會聽讀者的意見。
    http://ecushouse.pixnet.net/blog

    常看到有人會提出國內外的畫家和書目給木馬參考。
    其實木馬的用心,做久了大家也喜歡。

    只是近期的紙質時好時壞,不太想入手......

    [版主回覆12/24/2010 09:27:39]嗯,基本上不會讓半月仙姑四個字出現在道觀以外的地方。
    通常只在自家blog罵一罵就好了,
    可能是偏見,但覺得讀者應該跟出版社,作者保持距離的。
    紙漿有漲嗎?所以時好時壞?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花采倩(or封命)2010年12月24日 清晨6:30

    不愛把常用的筆名四處流浪,我似乎也差不多。
    也可能我很愛想筆名,處處不同,哈!

    讀者應該跟出版社,作者保持距離←這我認同。
    畢竟,真的最後有好結果的......很少。


    [版主回覆12/25/2010 09:22:41]單純是之前有慣用的暱稱而已。
    當個單純的讀者是最幸福的事啊,何況有距離才有美感吧?
    又罵起來也不會不好意思。

    回覆刪除